您的位置:主页 > 卫生要闻 >

铭记918,缅怀抗战中的那些医生

点击咨询 文章来源:苏州苏城医院 发表时间:2019-05-18

今天是918,苏州的防空警报低沉呜咽,让我们铭记起那场始于87年前的国殇之战。在那场战争中,无数医生投身于烽火战场,运转伤员、照顾军民,为中国抗战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白色围墙。或许,他们中的部分,并不是吾之国人,但他们不远万里来华,与吾之先辈一起浴血挽救生命,他们的大爱光辉,同样值得我们缅怀。

 

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故事!

来华抗战的外国医生:

白求恩:加拿大人、主义战士、胸外科医师。1938年来华参与抗战,1939年因救治伤员导致手术感染而病逝。来华一年半,为抗战呕心沥血,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
柯棣华:印度人,医生、主义战士。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战,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,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、白求恩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。1942年,因癫痫发作病逝河北,时年32岁。

理查德·傅莱:奥地利裔,共产主义战士,全国政协委员,1939年受纳粹迫害流亡上海。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目睹日军烧杀抢掠,主动要求加入新四军,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,帮助中国人民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。

来华外国医生远不止这些。负恩当酬,无以报之,唯有铭记。

烽火连天,大医救国。

颜福庆:预防医学家、医学教育家,创办湘雅医学院。“八一三”淞沪抗战爆发后,颜福庆号召“国难当头,共济时艰”,建立起“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伤兵医院”,收容从上海水路、陆路转向后方的重伤员;培养的医疗人员亦成为抗战中红十字会救护队骨干力量。

林可胜: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。抗战时期,担任红会救护委员会总干事,领导医疗系统投身救国事业。当战争扩大、战线延长后,果断改造战地救护体系,挽救大量伤员生命。1942年离开救护总队,负责中国远征军的救护工作。

付心德:出生于1900年,原籍河南项城,抗战后定居云南省龙陵县。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,被誉为中国“抗战活化石”,于2013年9月21日下午4:30时去世,享年113岁。

金茂岳:193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,抗战初期参加中国红十字协会医疗队,在战地医院救治抗战伤员,后经林伯渠介绍到达延安,在中央医院任妇产科主任,誉为“红都名医”。

驱逐日寇七十余年后,江山如画。

仰望历史的天空,那些曾经照耀我们先辈的星星,依然闪烁着光辉。

他们以医术救治军民之伤病,以爱心抚慰国人之痛苦,以勇气面对倭寇之炮火。

甘苦与共、生死与共。

他们是暗夜中的星辰,苦难中的天使,以仁爱、无私和正义感书写了医学史上感人的篇章!


分享:

相关阅读: